黿頭渚是太湖北部的一處半島,形似浮黿翹首(黿:鱉的一種)而得名。它位于無錫市區西南,這里三面環水,既有山長水闊、帆影點點的自然美景,又有小橋流水的山鄉田園風光,是太湖山水景色最美之處。 太湖仙島是黿頭渚必游之處,島上有道教仙宮和道、佛兩教石窟塑像,登頂島上小山可環望四周,天氣晴好時能看到湖面上的翩翩舟影,感受到太湖的浩淼之美。每年春季的櫻花齊放是這里的一大奇觀,更有熱鬧的櫻花節。 登臨黿頭渚半島上的鹿頂可環顧湖濱翠色,黿頭渚還有諸多典雅精致的江南園林景致,均為舊時的名流顯貴所建私邸,如湖濱的橫云山莊等。而細細品味隨處可見的歷代名人雅士游蹤、石刻、書畫等遺存,也是游黿頭渚的一大樂趣。
靈山大佛景區坐落于無錫太湖之濱,小靈山東麓,主景高88米的靈山大佛是目前我國最高的銅佛像,與北方的云岡大佛,中原的龍門大佛,西方的樂山大佛,南方的香港天壇大佛合為“五方五佛”。此外,景區還有布置極盡奢華的靈山梵宮,藏式寺廟五印壇城,震撼人心的表演九龍灌浴和靈山吉祥頌。你既可以來這觀光旅游,也可以虔心拜佛祈福,甚至進行禪修。 大佛位于靈山勝境景區最內側,距離大門約1.2公里,到大佛面前需要從景區內步行或乘觀光車來到大佛前的廣場,從廣場到大佛腳下需要走288級臺階,不過坡度平緩并不費力。 參觀靈山大佛,首先會感受到的便是大佛的規模,整個大佛通高88米,其中佛體高79米,大佛的每個手指的直徑就有1米。當你瞻仰大佛時,不論走進走遠,走左走右,大佛的眼神始終在注視著你,好似“佛法無邊,無所不見”。這體現了大佛建筑中雕塑家設計的神來之筆,創造了如此神奇的效果。 靈山大佛的基座也十分龐大,高9米,相當于兩三層樓房。基座內部是一座佛教文化展覽館,里面展示了中國五方五佛、漢藏南傳三路佛教的文化和故事,值得參觀。
中視無錫影視基地位于無錫南郊太湖畔,由中央電視臺為拍攝電視劇《三國演義》、電視劇《水滸傳》、電視劇《唐明皇》和電影《楊貴妃》而建造的三國城、水滸城、唐城,三大景區組成。火燒赤壁的戰場,武大郎與潘金蓮的家,楊貴妃沐浴的華清池,在此所見的一幕幕都是影視劇中熟悉的場景,運氣好的話,還能碰上正在拍攝的劇組。 一般游客只玩三國城、水滸城,一方面是交通原因,三國城在整個影視基地的最南邊,水滸城在中間,有大門與三國城互通,而唐城在最北邊,和三國城、水滸城隔了一段距離,唐城無景區游覽車可坐,需要出景區坐公交到達;另一方面是三國城、水滸城都有精彩的表演,而唐城沒有。若時間有限,可以只玩三國城。
錫惠公園西邊惠山腳下的名勝區是游客主要游覽的景區,包含寄暢園、惠山寺、天下第二泉等著名景點。名勝區東邊是映山湖,再東邊是錫山,相傳周秦時盛產錫礦,到了漢代錫被挖光了——無錫了,無錫的城名正來源于此。 10元錢的休閑區觀光票指的是錫山區域,不含名勝區。若只去公園爬爬錫山不去名勝區的話,買10元錢的門票就行了。70元的全票既可以游覽名勝區,也可以游覽10元觀光票所包含的區域。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買了10元門票,又突然想去名勝區,得再補張70元的全票。所以游玩之前,最好先想清楚自己要玩哪些地方。 錫惠公園共有五個大門。古華山門和秀璋門在公園北邊,臨著惠山古鎮,兩門相距挺近,秀璋門離映山湖更近些,去名勝區的話從古華山門進。錫山西大門(青山西門)、錫山中門、錫山東門(大橋東門)在公園的南邊,去錫山從這三扇門進都可。其中西門進去有錫惠索道,注意索道是去隔壁惠山的,去錫山頂無索道,錫山也不高,才75米,爬爬很快就到頂。索道單程20元,往返35元,與公園聯票100元(包含全票70元的游玩景點),運營時間8:00-16:30。另外,游樂園也在西門那邊,帶小孩要去游樂園玩的游客也可從西門進。 古華山門進去就是建于明嘉靖初年的寄暢園,保存完好,是無錫最著名的江南園林。巧妙地借景“二泉”(惠山泉)、惠山、錫山,引“二泉”水入園作水景,又可見到遠處錫山上的龍光塔倒影在園內池塘的景象。園內還有清朝康熙、乾隆二帝御書的石匾額。 往南走,到始建于南北朝的惠山寺。寺中粱朝的龍眼泉、唐宋石經幢、唐代聽松石床、宋代金蓮橋、明洪武銀杏、清御碑等都是真正的古跡。中國人耳熟能詳的“鋤禾日當午,汗滴禾下土”——唐朝詩人李紳的《憫農》即寫于此處。 再往南,便是大名鼎鼎的天下第二泉。唐朝《茶經》作者陸羽給天下泡茶的泉水排名,認為惠山泉的品質第二。這里共有上、中、下三池,到了夜晚,月亮倒映在池中,在這孕育出了瞎子阿炳的二胡名曲《二泉映月》。第二泉旁邊有茶莊,一定要喝一杯第二泉泡的茶,再聽聽茶莊播放的《二泉映月》,十分愜意。 此外,名勝區還有二泉書院、華孝子祠等景點。全部游完后,還想去錫山,就往東走,過映山湖,然后爬臺階上錫山頂。山頂有建于明代的龍光塔,是無錫的地標之一,塔不能上,只能外面看看。最后下山到錫山中門入口的九龍壁看一看,雖然是新建的,但五顏六色的彩陶制成的浮雕,琉璃瓦頂,還挺漂亮的。錫山南邊,西門入口處的游樂園則有碰碰車、迷你穿梭、搖頭飛椅等游樂設施,需另外付費。
靈山小鎮拈花灣與靈山勝境毗鄰,在靈山勝境的西邊,小鎮風格仿古,以禪意為主題。一幢幢米色、白色的建筑覆蓋著青色的大坡頂,門窗和柱子多用木頭制成,鎮中點綴著小橋流水和園林小景,特別適合來此度假放松,修身養性。斟一壺清茶,品一杯香茗,賞一道花藝,繞一身凈香。 白天你可以看看禪樂館、百花堂、妙音臺、拈花堂、拈花塔等建筑,逛逛工藝品小店,逛累了可以坐下來吃吃喝喝。晚上可以拍攝拈花灣寂靜的夜景,看看拈花湖上奇特的3D水幕電影。 步入拈花灣,仿佛進入世外桃源,這里的一切亦夢亦真。拈花灣里還有八景可以游玩,胥山大禪堂、鹿鳴谷、禪心谷、銀杏谷、竹溪谷、云門谷、香月花街、優游漁港。每個人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禪意生活方式,修養身心。趕一場大禪堂的“千人上午大禪會”,得到心靈和靈魂的收獲;“一花一世界”的香月花街上有百家禪意小店,讓你目不暇接、流連忘返;到優游漁港碼頭吃一頓美餐,體會“游魚之悠,只有游魚自知;候鳥之樂,只有候鳥自明“的禪意。 拈花灣內有許多裝修極具禪意的住宿,比如無錫拈花客棧,讓自己深度放松,給自己安排一次睡前的心靈滋養——沐香、禪音、禪SPA。
惠山古鎮位于無錫錫惠公園北邊,與傳統意義上的古鎮不同,它其實是由大片古祠堂組成的街區。祠堂建筑群始建于唐,盛于明清,現在看到的多是清代的祠堂。這些祠堂名目繁多,涉及80多個姓氏,不妨在這里尋蹤問祖一回。另外,古鎮上的無錫泥人是不錯的手信,美食也值得品嘗。 惠山古鎮由南北走向的橫街和東西走向的直街(繡嶂街)圍成,直街的東端有寫著“惠山古鎮”四個大字的古鎮大照壁,非常好認;橫街的北端,即惠錢路與通惠西路的交匯處是售票點,進入古鎮免費,只有參觀一些小景點才需要門票。
蠡園是無錫的老牌公園,來這一看愛情、二看精致。相傳春秋時范蠡、西施退隱太湖,即在這里泛舟,園內的建筑多以范蠡、西施為主題。蠡園是典型的江南園林,但是水域面積占了園區的五分之二,以水景見長。
靈山勝境坐落于無錫太湖之濱,小靈山東麓,主景高88米的靈山大佛是目前我國最高的銅佛像,與北方的云岡大佛,中原的龍門大佛,西方的樂山大佛,南方的香港天壇大佛合為“五方五佛”。此外,景區還有布置極盡奢華的靈山梵宮,藏式寺廟五印壇城,震撼人心的表演九龍灌浴和靈山吉祥頌。你既可以來這觀光旅游,也可以虔心拜佛祈福,甚至進行禪修。
三國城是中視無錫影視基地三大景區中的一個,另外兩個是水滸城、唐城。 三國城在整個影視基地的最南邊,毗鄰太湖,中央電視臺為拍攝84集電視劇《三國演義》而興建了它。景區建筑利用太湖水景,有”火燒赤壁”的水上戰場,具有江南建筑風格的吳王宮等,游客在這里可以看到一幕幕影視劇中熟悉的場景。三國城現在依然是影視拍攝地,常能看到正在拍戲的劇組。
南禪寺位于無錫古運河畔,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太清初年(公元547年),后代屢有興廢,現在看到的寺廟是20世紀八、九十年代重修的。南禪寺雖然不大,但香火旺盛,沿運河而建的歷史街區與寺廟相連,寺內的妙光塔在一片粉墻黑瓦的仿古建筑中很是顯眼,是這一帶的地標。 南禪寺的大門在最南端,南北走向的中軸線上僅有天王殿、大雄寶殿等幾座建筑。東側的妙光塔高7層,在塔上看底下仿古建筑連成一片的屋頂,眺望南邊古運河畔的南禪寺碼頭,依稀有一幅古運河畫卷在眼前展開的感覺。寺廟大門東側的南禪寺素食館有素齋吃,可以點外賣帶走。逢佛教重要節日,南禪寺會舉行法會。 南禪寺周邊形成了文化商城,小吃、古玩市場、花鳥市場、書城應有盡有,可以逛街淘點小玩意。小吃和無錫多數旅游景點差不多,臭豆腐、無錫排骨、烤雞翅都有,出南禪寺是南禪寺步行街,往東走幾步在寺廟隔壁就有一家穆桂英美食,被一些游客稱為“參觀完南禪寺一定要去吃一下”的地方,主營糕點和小吃,玉蘭餅、青團、小籠、粽子都不錯。
梅園位于無錫西郊的滸山南坡,原為中國民族工業“首戶”榮宗敬、榮德生兄弟于1912年建造的私家花園。每年2月-3月,景區內幾千株梅花一起開放,漫山遍野層層疊疊的花海,吸引無數長槍短炮,無錫有老話,“春天從梅園開始”。 游覽梅園對季節性要求較高,最好是在春天。早春的梅花有紅的、白的、粉的,單瓣、復瓣,品種繁多,有的在同一株樹上能開出不同顏色的花朵,還有珍貴的淡綠色梅花,雙休日來賞梅的游客尤其多,有條件的話最好選工作日前來。比梅花花期稍晚點,等到了3月下旬-4月,郁金香盛開,景區會舉辦郁金香花展。 此外,位于園林博覽園的觀賞溫室內可以看到沙漠中的植物。不是春季游覽的話,夏季來賞荷,秋聞桂花香,中秋節有燈會可看。 若來時正好不是花期,那么梅園就如普通的大公園一般了,此時你可以看看和梅園建造者榮氏兄弟相關的人文古跡。
宜興有“竹的海洋”之稱,這片“海洋”名副其實,橫跨江蘇、安徽、浙江三省。宜興竹海位于宜興市區西南31公里處,不過是這片大竹海中的一個小景區,就已經蔚為壯觀,來此看竹林、呼吸新鮮空氣,叫人神清氣爽。 春天,宜興竹海綠得鮮艷可愛,若是下過雨,更綠得像要滴下水來,溪流匯入雨水而水量變大,別有一番“空山新雨后”的意境;夏天,成片的竹林帶來涼意,溫度要比城里低6度,這里自然成了江蘇有名的避暑勝地。 宜興竹海景區只有一扇大門,先走一段平緩的路,然后爬一座山,到山頂觀過景后,就下山返回。前面平緩的路有游覽車坐,單程10元,你可以選擇坐到“海底”或是纜車上客站,往返20元,但是因為路不長,而且一路風景很好,所以不建議坐。后面的山有纜車坐,上山40元,下山30元,上山還是挺累的,從山腳爬到山頂大約要1-2小時,建議上山坐纜車。總結最輕松的游覽方式:步行到纜車站-坐纜車上山-步行下山-步行返回大門口。 進入景區后,順小道前行,整個竹海的路兩旁都伴有竹林,綠色非常養眼。首先看到的第一個主要景點是鏡湖,綠竹和青山一起倒映在湖里,湖中生活著有“活化石”之稱的桃花水母。湖東有看水母的水母亭,但即使每年8月-10月的最佳觀水母時間,也不一定能發現它們,最大的桃花水母不過1元硬幣大小。湖西有游客都愛走一走的晃晃悠悠的索橋,還有寂照禪寺與寺邊的千年古銀杏等景點。 玩過鏡湖后,坐纜車和徒步便需“兵分兩路”,坐纜車往左手邊走,幾分鐘就到上客站了;徒步往右手邊走,約走20分鐘到“海底”,即“竹海的底部”的意思,然后開始登山。坐纜車的游客也不用擔心,等下步行下山返回,主要景點一樣都看得到的,而且坐在纜車上還可以從高空俯看竹海,有一種武俠片里大俠施展輕功用腳尖在竹林上飛馳的感覺。 下纜車后,需再爬一小段路到山頂,看到一塊寫有“蘇南第一峰”的石頭即是,邊上的凌云閣可登高觀景。站在山頂上,俯看滿山遍野的竹林,山風吹過,搖擺的竹林像大海起伏的波浪,鏡湖如同一塊翡翠鑲嵌其中。有趣的是,往北看到的是江蘇宜興的地界,往西看到的是安徽宣城的地界,往南看到的是浙江湖州的地界。 下山的路上越是靠近山腳,相伴路邊的溪水越是大,下到山腳“海底”處,邊上有塊石頭上刻著“太湖之源”,石下一潭池水,非常清澈。山上的泉水匯入太湖,所以得名“太湖之源”,這是太湖幾個源頭之一,又因為竹海所在湖滏山區離太湖最近,流域最明顯,又有“太湖第一源”的美譽,你從“海底”返回景區大門的路上,會看到刻著這美譽的石頭。 竹海景區外面有一些農家樂,特色菜都和竹筍有關,但是竹海里面沒什么吃飯的地方,建議自備些干糧。景區大門外有住宿,如果你特別喜歡竹海清幽的環境可以選擇在此過夜,比如宜興竹海國際會議中心,景觀房的窗口就對著竹林。
善卷洞位于宜興市西南,是著名的石灰巖溶洞,進入洞內好似來到一座巨大的地下宮殿,既可見到玲瓏剔透的石鐘乳,又可看到宏偉的天然巨石,洞中還有地下暗河流淌。景區內還有與不少梁祝文化相關的人文景點,內容豐富。 溶洞多是宜興的特色,宜興三洞分別為善卷洞、張公洞、靈谷洞,其中善卷洞最具代表性,于1934年就已對外開放,是中國最早開放旅游的溶洞。 進入景區會看到善卷的雕像,善卷是舜帝時期的詩人,因隱居于此洞而得“善卷洞”之名。從景區門樓向善卷洞方向走去,途中會經過野人谷,這里定時會有“野人表演”,可以看到演員扮成野人表演噴火、甩發舞等節目,不過有時候也會等到游客多一些的時候才表演。 善卷洞內由上、中、下、水四個洞組成,洞洞相通而景象各異,水洞中可以坐船游覽,十分有趣。中洞是善卷洞的入口,此洞是一個天然的大石廳,渾然天成、氣勢輝煌,石廳兩旁各有形似青獅、白象的巨石,形態逼真而威武,故中洞也叫“獅象大場”。 上洞環壁奇石林立,形成“倒映荷花”、“烏龍噴水”、“金雞獨立”等景觀,而洞內又有涓涓細流匯成眾多池潭,其中以“媧皇池”、“盤古池”為最深最大。由于洞內常常云霧彌漫,故又稱為“云霧大場”。電影《智取威虎山》中的“威虎廳”、《西游記》第八集的“黃風洞”等曾在此取景。 下洞又名“又一天”,里面空間狹長,有飛瀑流水由山崖之上傾瀉而下,澎湃激昂。洞內的鐘乳石也與上、中兩洞不同,它們或似香蕉、或如蓮藕,形態各異。下洞還有“通天石松”、“九疊池”、“老壽星”、以及原國民黨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于一九三六年所題“洞府”等景觀。 水洞是一條長達120米的地下河,在水洞里行船,可感受“船在洞中行,漿朝天上撐”。這里水流蜿蜒幽深,各色彩燈映于水上,色彩絢麗,仿佛身在水晶宮殿。周朝時地方上就有“水洞隱白龍”的傳說,三國時吳王孫皓也曾為此封禪立碑。 坐船登岸后繼續步行可至善卷洞后區域,這里有梁祝文化園,你可以在此品一杯用紫砂壺、陽羨唐貢茶、山澗水泡的茶,再賞一段梁祝戲曲,這里還有“晉祝英臺琴劍之冢”、“祝英臺讀書處”等景觀,在英臺讀書處可以穿古裝拍照留念。 接著可乘坐觀光纜車上山,觀賞國家級文物“國山碑”,這是由三國時期吳國第四任君主孫皓所立,山上還有一座圓通閣,里面有五十三尊紫砂觀音懸雕,堪稱世界一絕。 然后可乘坐滑道下山,到“中國第一陶吧”參觀紫砂藏品陳列館,在這兒你還可以親手用陶泥制作陶藝品,并可將作品帶走,但如果要將作品裝裱起來,是需要另付錢的。 景區內基本沒什么餐廳,景區出口處有家賓館“螺巖山莊”可提供用餐和住宿,不過你也可以回市區吃飯,若是自駕則可以去景區西南五公里處的張渚鎮上吃農家菜,更為方便實惠。
張公洞位于宜興城西南約十八公里的盂峰山,是石灰巖溶洞,與善卷洞、靈谷洞并稱為“宜興三洞(奇)”。張公洞的特色是“洞中有洞”,洞內涼爽無比,適合避暑。這里還是道教圣地,你可以在山上的洞靈觀祈福求平安。 景區內的游覽順序一般為:兩儀亭-和合廣場-兩記亭-張公洞-袖管洞-海屋大場-海王廳-水鼻洞-天橋-萬福來朝-地道洞-洞中洞-洞天福地-云梯-洞靈觀-地下河探險-漂流-陶藝館。張公洞景區不大,除了游覽溶洞、參觀道觀外,還可以玩漂流與地下河探險。 張公洞內的游程約1500米,從下洞進入是“海屋大場”,里面石鐘乳、石幔、石花琳瑯滿目,在燈光的映射下五光十色。拾級而上到煙霧繚繞的海王廳,也叫“天蓬大場”,是全洞之精華,這兒還是央視版《笑傲江湖》的取景地。隨后經“云梯”而上,再由“天洞”出洞,即達盂峰山頂。 進入張公洞后你會發現這里比一般溶洞都要冷,但越往上走越暖和,很奇妙。張公洞的另一大特點是洞中套洞,而且洞洞相通、洞洞不同,據說這里有大小共72個洞。此外,張公洞還是有名的影視劇取景地,《笑傲江湖》、《貍貓換太子》、《刁蠻公主》、《浣花洗劍錄》、《林海雪原》等均在此取過景。 張公洞是道教“七十二福地”之一,建在山上的道觀“洞靈觀”早在唐代就聞名全國,后來屢遭兵亂而毀,如今的洞靈觀雖為現代重建,但借助這“張公福地”依然可以感受到純正的道教文化氣息。傳說漢朝天師張道陵早期曾在此洞修煉傳道,唐代時張果老也在此隱居,因此得名“張公洞”。 經過洞靈觀下山后,可以去玩地下河探險,這個項目需要2-3人戴著頭盔、自己持槳劃著皮筏進入地下水洞,在低矮的洞頂下劃船探索,十分有趣。另外還可以玩一個長約1.5公里的皮筏漂流項目,也挺刺激。不過若是只買了70元的門票,這兩個項目是要另付費的,而160元的套票則已包含在內。 下山后有個陶吧,在這兒你可以親手用陶泥制作陶藝品,但如果要將作品烘干裝裱起來,是需要另付錢的。景區內有工作人員專門會給游客拍照,并直接沖印出來,小照片免費但實在很小,若是要大照片每張10-15元,洞內以及洞外的地下探險、漂流都有拍照點,若是人少時可以試試跟工作人員還價。 游完張公洞若對溶洞景觀意猶未盡,還可以去此地西南約六公里處的靈谷洞游覽,此洞又是另一番特色。
水滸城是中視無錫影視基地三大景區中的一個,另外兩個是三國城、唐城。水滸城在三國城的北邊,中央電視臺為拍攝43集電視劇《水滸傳》而興建了水滸城,上自皇宮相府,下至民宅草屋都可以在這里看到。 每天11:15、14:00演出的《鐵血丹心》是水滸城最精彩的表演,免費觀看。演員們表演郭靖、黃蓉聯手對陣鐵掌幫幫主水上漂裘千仞的橋段,吊著鋼絲在空中打斗,身手了得,配合煙水爆破等場景特效,你可以一探武打片拍攝的奧秘。
無錫旅游攻略指南:無錫旅游景點,無錫旅游景點排名,無錫景點推薦,無錫景點大全,無錫旅游必去景點,無錫景點介紹,同程旅游攻略社區! 靠譜的旅游攻略平臺,提供最佳的無錫旅游攻略,自助游、自由行、自駕游、跟團旅線路,海量無錫旅游景點圖片、游記、交通、美食、購物、住宿、娛樂、行程、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,了解更多無錫旅游信息就到同程旅游攻略。